微信公众号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卫健委直属医院,同时是遵义医科大学直属医院。医院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新龙大道与新蒲大道交汇处,于2019年3月1日起投入使用,2024年1月16日获批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B+,省内排名第14(省级综合医院排名第4),病例组合指数(CMI)全省第5,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全省排名第25(省内综合医院排名第6)。医院运行以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中体现了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担当。 医院以肿瘤学科为龙头,以重大疾病为主线集成学科群,不断提升解决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和重大临床问题攻关能力,带动学科的整体发展。肿瘤学获批省级重点学科,肿瘤科、骨科、眼科、神经内科、麻醉科、胸心血管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12个专科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一)运行概况 医院占地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98张,开设业务科室46个。2024年,医院门诊就诊461,351人次(同比增长8.56%),急诊就诊105,762人次(下降1.24%),出院46,552人次(同比增长8.50%),床位使用率98.03%,平均住院日8.02天(同比下降0.34天),手术15,154例次(增长8.63%),四级手术占比15.51%,日间手术占比26.2%,CMI值1.1612(增长4.64%)。 (二)运行方式 按照遵义市委、市政府和遵义医科大学安排部署,采取“一院两区”模式统筹调配两院资源,有效形成两院区差异化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服务。同时,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定期派专家到医院开展驻点帮扶、门诊出诊、手术指导等医疗活动,以确保两院区医疗服务基本同质化。 (三)人才储备 截至2025年1月20日,医院现有职工1232人,其中医师429人、护理585人、医技105人,正高职称29人、副高职称94人、中级职称453人;博士研究生(含在读)61人、硕士研究生291人。 (四)医疗设备 现有医疗设备总值6.41亿元,有直线加速器2台,核磁共振3台,PET-CT已获批配置许可。 (五)科研成果 2024年立项科研项目共94项(其中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5项),项目资助经费427万元。启动药物临床试验共计13项,项目合同总金额共计512.24万元。2024年发表高质量论文62篇,其中SCI二区及以上论文14篇。 (六)发展规划 医院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践行“健康中国”“健康贵州”战略,在贵州省卫健委、遵义市委、市政府、遵义医科大学的统筹领导下,坚持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服务“健康中国”“健康贵州”战略,立足遵义医科大学“一体两翼六中心”的战略布局,着力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按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建设原则,力争在“十四五”末,建成黔川渝结合部最具辐射力和影响力的肿瘤防治中心和区域高水平的“胸痛、卒中、创伤急救、危重孕产妇急救和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 (七)医院院训 厚 德——出自《易经·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即优待、推崇、重视;“德”,即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注重德育。寓意我院医务人员恪守医德,管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引导干部职工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精 医——出自《大医精诚》一文,该文出自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就是“精”,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精湛的医术和精深的医学知识,寓意医院的广大医护人员精研医道,对医术追求精益求精,临床、科研、教学一丝不苟,严谨求精。 和 乐——“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也是中国人最高的价值追求,还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在医院“和”至关重要,干群之间、医患之间都应和谐相处,和合共生。“乐”即快乐,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是医者之乐,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快乐。总体的寓意为医院职工在为患者服务中和具体实际工作中始终都能和谐相处,以和为贵,保持愉悦快乐的状态,将快乐文化传递传播传承下去。 创 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医院的发展既要求实守真,也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通过创新来激发医院发展活力,通过变革来点燃医院发展新动能。寓意创新是全员干部职工的一种实践,也是一种追求。 (数据更新至2025年1月20日)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