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科普大篷车详细

健康科普大篷车:世界糖尿病日丨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发布时间:2023-11-14 14:13 作者: 党委办公室

糖尿病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5.37亿,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亿,占全球患者总数的26.2%,居世界首位,全球每4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来自中国。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患者基数庞大。糖尿病的知晓率(36.5%)、治疗率(32.2%)、 控制率(49.2%)仍处于低水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糖尿病防治行动”要将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60%及以上。

今天是第17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我们邀请到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蔡玉兰来聊一聊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贵州省康复医学会骨内科专业委员会遵义地区骨内科分会常委入选遵义医科大学未来“临床名医”人才培养计划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项,主持遵义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博士科研启动资金项目1项,发表SCI收录及核心期刊收录论文10余篇。

获国家专利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交流三等奖,获校级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2/5),获院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血脂异常、痛风、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WHO(世卫组织)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显著减少/消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妊娠糖尿病(GDM)、特殊类型糖尿病。那么最常见的1型和2型糖尿病如何去区分?治疗上有什么不同?

1型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不一样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破坏所致,主要是免疫系统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造成大部分胰岛β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不能满足身体需要,造成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原因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而非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

简而言之,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的生产出了问题,而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的需求出了问题,伴随着胰岛素生产的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发病年龄不一样

1型糖尿病由于胰腺出了问题,所以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一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甚至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2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很多人都是在35岁以后才发病。

临床表现不一样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这些典型症状多发生在1型糖尿病身上,而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阶段无明显症状,部分人群是测血糖时偶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微血管、大血管、神经系统病变,进而导致皮肤易感染、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同时也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治疗方法不一样

1型糖尿病因为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应用降糖药物治疗一般是无效的,只能通过胰岛素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因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缺乏,需要通过运动、饮食、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等多种治疗措施。

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了解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对防治2型糖尿病均具有重要意义。

年龄: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在45岁之后。

种族:某些族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包括非洲黑人、非洲加勒比人和南亚人。

缺乏运动:体育活动不足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怀孕期间曾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在许多情况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定期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饮食:选择全谷物、瘦肉以及大量水果和蔬菜。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 如奶油、奶酪、黄油)的摄入。

运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监测:请留意可能的糖尿病症状,如过度口渴、频繁排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视力模糊和缺乏精力。如果您有任何这些症状或属于高风险人群,请咨询医学专业人士。

糖尿病的并发症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危害不仅是血糖升高。一旦得了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本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心、脑及下肢血管病变。

心血管疾病

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功能受损的风险增加,慢性高血糖还会导致多种心脏功能损害,其中包括各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脑血管疾病

高血糖会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2.3倍,发生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1.6倍。这种强烈的关联不仅与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有关,还与疾病的预后和功能状态有关。

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约25%的糖尿病患者受累,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工作年龄段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3.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T2DM 患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肥胖、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症等因素相关,病程 10年以上者易出现明显的袖经病变临床表现,糖尿病神经病变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具代表性。主要表现为双侧远端对称性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4.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和治疗费用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患者截肢和死亡。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8.1%,治愈后的糖尿病足患者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31.6%。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

1.饮食方面

首先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45%~60%。推荐主食粗细搭配,白米饭、通心粉、白面包等细粮与糙米、荞麦、莜面、玉米碴、青稞、藜麦等粗粮各占一半。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必须有肉,肉属于优质蛋白,在体内利用率较高,胜过豆制品蛋白,白肉优于红肉,鱼虾>鸡鸭>瘦牛羊>猪肉,每天3两以内为宜。

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推荐新鲜的绿叶蔬菜每天 500~1000g、五颜六色的水果 200~300g。

2.运动方面

运动时出微汗或者运动时心率维持在(170-年龄)所得的数值,持续30分钟,这就是糖尿病患者每天有效的运动量。如果今天摄入的食物较多,那就多运动一会,一般情况下运动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此外,有心梗的患者不能进行中高强度的运动。

3.正确服药

有些患者会自己调节药量,认为自己这顿吃多了就吃药,下顿吃少了就不吃药了。这是不对的,定期服药对血糖的控制非常重要。

如要调整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规律用药会造成血糖波动,而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健康科普大篷车:世界糖尿病日丨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就诊时间 预约挂号 就诊指南 特色诊疗 医院导航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